書香致遠——孝感市玉泉小學開展干部教師讀書活動【2024年第十二期】
分享者:信息裝備中心 趙罡
推薦學習:《問題學生診療手冊》
這本書是2006年6月出版的,迄今已經加印了12次,作者王曉春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研究所的退休教師,長期研究教師觀念轉變、班主任工作方法、問題學生教育,出版了很多專著。本書主要研究當下“園丁們最持久的熱門話題”——問題學生教育,多次加印也說明這本書比較受歡迎,有較強的現實價值。
推薦理由:
在任何時代,人們強調的,總是當時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。當教育之愛失落時,我們強調愛心;當絕大多數教師并不缺愛心而缺智慧時,我們渴望智慧。王曉春老師的這本手冊正是一本為教師提供教育智慧的書。本書有極具針對性的深入分析,但又不是抽象地談理論;有來自生活的現實案例,但不是單純講故事。
分享過程:
趙罡老師首先介紹了這本書的作者信息和主要章節內容等。
全書的結構分成三個部分:總論、專題研究、案例。
總論部分是用問答的形式撰寫的,主要介紹問題生的類型、表現癥狀、治療對策;
專題研究部分則總結了18個緊跟時代步伐的學生問題,分別是頂撞老師、嚴重小說小動、經常性遲到、同學沖突、不注意聽講、不完成作業、馬虎、偏科、注意力匱乏癥、追求奇裝異服和怪發型、“拼爹”、說謊、早戀、偷拿錢物、迷戀網絡、暴力傾向、離家出走、自殺傾向等;
案例部分順應時代發展,羅列了一些新的典型案例,如“他上課時在教室任意走動”等案例,當學生出現此類問題時,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獲得極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,以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。
在專題研究部分的分享中,趙罡老師重點分享了專題中“嚴重小說小動”的部分。這類問題學生是指個別學生無視提醒,屢教不改,妨礙他人、影響全局的小說小動。它的形成原因有:1、聽不懂、學不會;2、早就會了;3沒有規則意識;4、自控能力差;5、動覺學習者;6、表現欲;7、“多動癥”。除了分享以上這些成因,還提到了各自的干預措施。
在案例部分,趙罡老師給大家分享了其中的一個案例——“這個孩子太搗蛋了”。在此案例中,一名低年級的小學生幾乎被所有的科任老師點名批評過,他愛在校園瘋跑,跟同學打鬧,語言能力差,造句寫話能力一般,經常漏字錯字,數學成績也偏下,除了班主任,不把其他科任老師放在眼里;家庭環境也不好,父親是貨車司機,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每天很晚回家,平時交流也少。這位班主任老師也做出了很多努力,跟家長也交流了很多,且跟家長也支過很多招,但效果都不理想,最后這位老師自己都覺得這是班里最失敗的個案,于是在網上求助于作者王曉春老師。王老師根據這位班主任老師提供的情況,提供了幾點建議,比如:教師一句一句的教學生說話,尤其是那些人際交往常用語;可以考慮教師或同學常和他進行“靜坐”;找一些簡單的、臨時性的為同學服務的事情讓他做等等,并且提醒這位班主任老師不要幻想馬上就有很大進步,有一點進步就好。
在分享的最后,趙罡老師也談到了自己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體會,他認為教育者是在一張網里面做事,而不是在一條線上做事。人有線性思維的天生弱點,很多教育失敗的案例,都包含了家長和教師的線性思維。比如,你犯錯了——我給你講道理了——你認錯了——于是你就應該改了。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線性思維。一旦孩子不改,或者重犯,家長和教師就大呼“不可思議”。其實,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么簡單的事情。一個人犯錯也好,改錯也好,都是網上的一個點,這個網上有很多變量,互相影響,非常復雜。明白了這一點,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問題生的時候,就會考慮更多的變量,慎重行事,而且他的期望值就會比較實事求是了。目前我們很多家長和教師的想法相當地天真幼稚,就是直通通一條線,以為輸入某個原因,就應該出某個結果。任何一個問題(例如不注意聽講),只要一展開,就是一張網,正所謂一沙一世界。我們進行問題生教育,一定要使自己的頭腦復雜一點,這樣才可以少犯錯誤,少做傻事。